化竞人看过来!无论你是化竞萌新,还是对化竞感兴趣,这篇史上最全入坑帖你千万不能错过!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化竞?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知道,判断是否适合学竞赛的标准有2个:兴趣浓厚、学有余力。
这两点说起来很简单,但却让人很难判断自己是不是满足这样的条件。
比如兴趣这一项其实很容易变成伪证,像有的同学说自己喜欢物理实验现象,但却不喜欢深入探究原理。那么这样的人就并不适合学物理竞赛。
还有学有余力这一项也常常容易翻车,像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初中学得好,默认为高中也一样轻松,结果在真正接触竞赛之后,却发现根本没办法学下去,连高考都兼顾不了。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学竞赛。
那到底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满足适合学竞赛的标准呢?下面质心姐姐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学竞赛。

01. 如何判断是否真的有兴趣?
举一个化学实验的例子,相信许多人看到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都会感到十分有趣,但是这种兴趣是真正对化学或化学竞赛感兴趣吗?
斯坦福大学对于4000多名实验对象做了研究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并不一定。
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提起兴趣,在一定时间段内提高注意力,但是这种兴趣是否可以引申并转化成为对化学的兴趣,使之想要学习与研究化学,答案不是肯定的。
因为这些兴趣只是被表象所吸引,是浅层次的兴趣。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深层次的,是内在对于某个学科的知识的渴望与探求。以及每当这种求知的欲望被满足的时候,又会激发出更多的求知欲望。
当你对某个学科有这样热切的求知欲时,才是真正的有兴趣。

02. 如何判断是否真的学有余力?
学有余力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学习上没有尽全力,力量有所保留。对于竞赛生来说,我们希望你不止是“吃不饱”,而是想要“吃得比其他人更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平均每人每顿能吃一碗饭,“稍微吃不饱”的人,可能每顿能吃2碗,那对于竞赛这样强度的学习来说,你可能需要吃3碗以上才够。
这就意味着,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能吃几碗饭的人,不然硬撑下去,只会把自己搞垮。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去学了竞赛,很可能会变成竞赛高考两头空。
在这个时候,只有尽快判断自己是否具备竞赛所需的余力,才能够为未来做更好的打算。
其实最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就在我们眼前,就是在学竞赛前必须要完成的——短时间内自学完高中课本内容。
自学课内的目的不是要你学完多少内容,而是检验你是否具备竞赛所需的自学能力。而这一项能力,就关乎着你能在竞赛路上走多远。
对于想学竞赛又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的萌新,自学课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能提前预习高考内容,又能快速检验自身学习能力,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以物理竞赛为例,我们一般要求萌新在3个月内(90学时)自学完高中物理和高中数学。当然,想在短时间内像正常上课那样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难度太大,所以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理解教材并且能做课后习题就可以了。
如果超过3个月还没完成,就意味着你并不满足学有余力的条件,我们也不会推荐大家学习竞赛。

03. 学化学竞赛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从化学竞赛的特点上来说,化学对快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考试技巧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相比其他学科来说,难度和门槛都不是很高,但也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

所以就有些同学认为化学竞赛对思维含量的要求不高,只要你知识点学的够多就行。抄抄背背巨本、元素,什么格林伍德、高无结、无丛、March、art,都拿来读一读,自然就能考得不错了。
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讨论下这个问题。
1. 相较于数竞、物竞,化学竞赛的思维含量如何?
从做题角度讲,化学竞赛对于思维含量的要求确实要低于数学和物理。
和数学、物理等科目不同的是,化学是经验科学,它是先有化学反应的事实,再由化学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理论的学科。因此,高中化学竞赛考试都是依据实验结果的,如果你看书看过这个结果并且记住了,那么多半会做这个题。
那化学竞赛要求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呢?答案是快速学习能力。
化学竞赛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以国初为例,想要学完所有的知识点,需要看十几本大学教材,也就是说化竞生需要在高中1~2年的时间掌握大学2~3年的课程,学习时间是大大压缩的,这就对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
总得来说,化学竞赛是一个对快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对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竞赛。

2. 是不是知道的知识越多,化学竞赛就能考得越好?
理论上是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一方面,化学发展到现在,理论知识非常庞杂,想要学完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就需要读完所有的化学专业文献。
然而对于多年从事科研的教授来说,也只是熟悉他研究领域内的文献,不可能读完所有的文献,更何况是一个学习时间只有两三年的高中生。
如果你采取的是学很多知识,而忽视思维的策略,那你学过的就会做,没学过的就不会做。
但是你在做题时总会遇到知识的盲区,对于没学过的知识,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理论进行推测,这个时候就非常考查你的思维能力了。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到其中的规律,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才是考好化学竞赛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只看了巨本蓝皮国初就能拿省一,而有的人把gw,高无结,March,傅献彩都啃了一遍也考不到多少分。

另一方面,近几年的化学竞赛考察方向越来越重思维、重逻辑。
比如,早年的有机题,你只需要知道大量的有机合成反应的合成条件,产物,整理出来多看几遍,你有机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但近年来有机越来越注重反应机理的灵活应用,更侧重逻辑部分的考查。
假设你思维不太好,一知半解地记背一些结论,刷一些题,学到一定的程度也能拿到省一,甚至有可能进决赛。
但是,化学竞赛终究不是一个以解题为目的的竞赛,题目只是承载形式。如果只知道G=H+TS,而不知道吉布斯自由能,那你学到的只能是做题,而不是化学。
二、学习化竞能参加什么比赛?这些比赛的奖项有什么用?
化学竞赛究竟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接下来质心姐姐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规化学竞赛的赛制情况。
参加化学竞赛的同学想要进入全国奥林匹克级别的比赛都需要经过预赛(部分省份无预赛)、初赛的双层选拔。
如果你足够优秀,想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级别赛事,又需要经历决赛、国家集训队、国家队三个阶段的突围。
【戳链接免费领取历年化学竞赛真题!】
免费领取化竞真题jinshuju.net/f/t4cnN2?x_field_1=DMY_CL_ZH_ZXJJ_WZG625_HD_HXZT

赛制流程如下:
每个奖项的作用如下:

1、省级预赛
考试时间:3~6月
考试形式:理论(笔试)
参加条件:高中学生
奖项分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参加预赛基本没有门槛,人数较多,只考理论不考实验,由各省自行命题,考试时长、总分视本省情况而定。主要考查无机、有机和部分结构的内容,一般是高考题的拔高+少量的竞赛题。从预赛中脱颖而出,就获得了参加初赛的资格。
从2019年开始因政策原因部分省份不考预赛,将直接分配名额至各校参加初赛。2021年也只有部分省份举办了预赛,如北京、浙江等省市。
预赛结束后颁发的奖项为预赛奖项,获奖证书上盖的为地方省化学会的章,但是如果你想备考强基计划,具备预赛程度的竞赛能力,能有效提高你在有部分高校强基校考的竞争力。

2、全国初赛
考试时间:9月
考试形式:理论(笔试)
参加条件:通过初赛选拔/获得初赛名额
奖项分类:一等奖(包含省队)、二等奖、三等奖(一般简称省一、省二、省三)
预赛过后就是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了,也称“国初”,考试难度远大于预赛,国初对于化竞生非常重要,淘汰率也是最高的。
从2019年开始,化学竞赛调整全国初赛规模,参赛总人数不超过8万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全国初赛人数不超过3000人。
国初同预赛一样只考理论不考实验,由中国化学会统一命题,考试时长3小时,总分100分,10道左右简答题。
主要考查三大版块:化学基本原理(含分析)、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元素与晶体结构。
考试后会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届时会产生一个家长和同学们都很关心的奖项——省奖。那么大家口中经常说的“省奖”到底是什么呢?
省奖,即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二/三等奖,简称“省一”、“省二”、“省三”,获奖证书盖的是中国化学会的章。

3、决赛/冬令营
考试时间:11月
考试形式:理论+实验(☛2021预计不考实验)
参加条件:获得省队名额
奖项分类:国家一等奖(金牌,包含国集)、国家二等奖(银牌)、国家三等奖(铜牌)
决赛又称国决,同样由中国化学会统一命题,命题范围参考《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中的决赛基本要求。☛2021年出于疫情防控考虑,预计大概率不进行实验考查。
各省将在决赛前选出省队代表本省参加全国决赛,全国总共会有340人左右进入决赛(2020年408人)。
在决赛现场,将决出我们所熟悉的金、银、铜牌,它们又称国家一等奖(国一)、国家二等奖(国二)、国家三等奖(国三)。获奖证书盖的是中国化学会的章。

不管有没有在决赛中获奖,能获得决赛资格的这些同学,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优秀中学生了。清北复交等名校会在决赛现场就一直关注这些学生。
这些同学可以选择跟清北复交等名校签约。有的能降30分,有的能降60分,甚至有的能降至一本线分数。其中从决赛金牌前列将筛选出50名的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
在强基计划中,只要竞赛金银牌高考分数达到一本线以上,可以直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并且在校考中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4、国家队
选拔时间:次年3月
考试形式:理论(笔试)+实验
参加条件:国家集训队
选拔队伍:IChO国家队(4人)
进入集训队的50名同学将进行短期集训,通过最终的测试从中再选出4名同学组成国家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
5、IChO
比赛时间:次年7月
考试形式:理论(笔试)+实验
参加条件:IChO国家队
奖项分类:金牌、银牌、铜牌
IChO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现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举办时间通常为每年的7月下旬,为期10天,由参赛国中的一国主办。
IChO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比赛规则。每年每支代表队最多可由4名学生、2名导师组成,其中1名导师任领队。参赛学生年龄不得超过20岁,最高学历为中学,中国代表队是由国家集训队的前4名同学组成。
竞赛题由主办国安排命题,各国导师会把题目译成本国语言。由于各国的化学课程有所差别,在赛事开始前几个月,主办委员会提供模拟试题。
IChO考试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一般先考实验)。两场考试中间通常会安排一天时间休息,考试时长均为5小时,实验成绩占总分的40%,理论成绩占总分的60%。
三、学化竞对升学有什么帮助?
1️⃣强基破格入围:五项学科金牌、银牌可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直接进入校考阶段,大大降低了在入围阶段和其他普通高考生一起竞争的压力。
2️⃣综合评价:不少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表示“欢迎有竞赛奖项的同学报考”。而且竞赛奖项不是必须,而是加分项。
3️⃣报考少年班:报考国内五所高校的少年班,大部分要求有竞赛奖项,一般省三以上就可以获得初试、复试资格。
4️⃣强基校测:强基计划的校测、面试等阶段难度高于高考,介于学科竞赛的省级初赛与复赛之间,明显对竞赛生更有力。
5️⃣入校二次选拔: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都会有二次选拔测试,为强基补录、特殊培养计划和各类试验班等挑选拔尖人才培养。
当然,除此之外,竞赛经历还会给你带来更多能够改变一生的收获和惊喜!屏幕面前的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呢?
如果你对化学感兴趣,或者你想冲刺名校,化学竞赛都是你不二的选择。

四、学习化竞从哪里入手?
【戳链接免费领取化学竞赛书籍PDF版!】
化学竞赛书籍PDF版领取问卷jinshuju.net/f/d5Kx58?x_field_1=DMY_CL_ZH_ZXJJ_WZG625_HD_HXSJ

最近有很多刚刚入坑化竞的同学咨询质心姐姐,刚开始接触化学竞赛该如何系统的学习化竞知识?有哪些好书值得刷呢?
为此质心化学教研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给大家更新了一版化学竞赛书单。
全文分为衔接知识、第一轮入门书单、第二轮进阶书单、工具书四个部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第一部分 衔接知识
高中课内化学是入门化竞的前提,在开始学习国初知识之前,建议同学快速掌握这部分知识。
这个阶段要打好高中课内的基础,原则上建议同学们自学,测试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整体学习时间建议不要超过3个月,实在来不及至少学完核心知识部分。
|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必修1+选修3/4)
推荐指数:★★★★★ 难度系数:★
核心知识点:化学计量、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离子平衡。
程度:了解核心概念即可,课后习题要能轻松做对。
|《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后雄主编
推荐指数:★★★✰ 难度系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配套的教材解读,可配合教材完成对高中知识的学习,初步培养基本的解题思维。

第二部分 第一轮入门书单
国初三大知识模块建议优先学习化学基本原理,无机元素与结构和基础有机化学的顺序可以自行决定。
具体选择哪一本教材并不会有决定性的差别,每个知识模块选定一本教材,认真、扎实地学懂即可,不要贪多,保证完成度。阅读教材的同时,强烈推荐做每章节后的习题或配套的习题集,目的是强化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夯实基础。
强调:第一轮不用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结构化学基础》等教材。
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的模块展开来说。
【化学基本原理】
化学基本原理是整个化学学科入门所需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根基。因此,建议优先学习此模块。
|《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习题解析(俗称:普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普通化学原理教学组编
竞赛入门必读书目,内容详尽,讲解清楚,很适合入门时系统学习。全书的章节几乎都是打好化学和化竞基础的重点章节,建议全书学习,认真学两遍,题至少完整地做一遍。
推荐指数 ★★★★★ 难度系数★★★

|《无机化学》第四版 上册(俗称:蓝皮、三校合编版无机)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
经典入门基础教材,内容比普化原理稍简略一些,难度也稍温和些(可能更适合高中生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可能有一些错误(印刷错误,描述性错误等),需要甄别一下。
推荐指数 ★★★★★ 难度系数★★✰

|《无机化学》第四版 上册+习题解析
(俗称:红皮无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 宋天佑 程鹏 徐家宁 张丽荣 编
经典的武大吉大南开三校合编的无机化学教程,上册关于化学基本原理的部分和蓝皮的类似,总而言之,普化、蓝皮上、红皮上三者选其一,扎实学好基本原理即可。(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了,购买新版和第三版都可以。)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化学》第三版 上册(俗称:黑皮无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
黑皮无机本质上是红皮无机的老版,版本比较老了(第三版是1992年的),虽然在2004年和2010年重印过,但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要选择武大吉大版推荐红皮,颜值和纸张质量都要高不少。

【有机】
对比早年和近年的国初和国决有机部分的真题,不难发现,出题方越来越重视对有机反应机理的考察。
而强调这一重点,能引导学生以更本质、更系统、更有逻辑性的角度正确的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 上、下册+习题解析(俗称:巨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 编著
有机化学必读教材,内容非常全面,国初、国决的知识点几乎都包含在这两本书里。刚入门时可能会比较难啃,需要下功夫,在刷完几遍后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整理思路。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元素 】
国初的结构题并不建议专门学习《结构化学基础》,前面提到的无机教材上册通常就包含了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部分,已经完全覆盖了国初结构题的考点。
学习元素知识不要贪多,不必强求必须拿满分,能保证拿到80%的分数即可。建议注重理解,只记背核心的、特色的元素知识,需要记住一部分事实用来帮助理解理论(无机理论主要在第二轮学习)。
|《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重排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严宣申 王长富 编著
难度较低,内容上不如其他的元素书丰富,但逻辑性非常强,如果看其他元素书比较吃力,不妨以这一本入手找找感觉,学习其中的思路,再去看其他的书。
推荐指数★★★★★ 难度 ★★

| 蓝皮《无机化学》 第四版 下册
蓝皮下册是经典的元素化学,内容在众元素书中是比较丰富的,也有一些逻辑性和规律的总结,学完这一本应对国初和大部分国决的元素题都绰绰有余。可能有一些错误(印刷错误,描述性错误等),需要甄别一下,且习题较少。
推荐指数 ★★★★★ 难度 ★★✰

| 红皮《无机化学》第三版 下册+习题解答
红皮下册也是讲元素部分,比较精致,但内容比蓝皮略少,好处在于课后习题非常多,非常适合扎实打基础,也是很好的选择。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化学》第二版(俗称:祖德无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张祖德编著
内容稍难,但知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元素书中是比较优秀的,不建议入门使用,推荐在第一轮配合另一本元素食用。有配套的习题集《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上下册合编为了一本,内容和蓝皮红皮大同小异,也可以作为入门学习,但不如蓝皮红皮常见。
推荐指数★★★★ 难度★★✰

第三部分 第二轮书单
主要是为了夯实基础,以及在现有基础上(基础一定要非常扎实!!)看更深入,内容更丰富的书,确保能拿省一&冲击国决。
化学基本原理
|《化学原理选讲》
严宣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适合学完《普化》看,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论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推荐指数 ★★★★ 难度 ★★★✰

|《综合化学》
张祖德 徐鑫 江万权 金谷 罗时玮 王中夏 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用来作第二轮学习的复习和刷题用,难度不太高。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化学+结构】
|《结构化学基础》第5版(俗称:结基)
周公度 段连运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科结构化学的基础教材,算是进阶书单里难度稍温和一点的,对一些学生容易混淆和不清楚的概念讲的很清楚,推荐!
过于复杂的量子力学/化学计算部分可以无视(除了一维势箱),和中无有一些内容上的重合,可以相互补充强化。
推荐指数 ★★★★★ 难度 ★★★★

|《Inorganic Chemistry》第6版Weller Overton 等著李珺 雷依波 刘斌 王文渊 曾凡龙 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文版无机化学的翻译版,这本书不难,例子比较多,其实和国内教材区别也不大,配合物结构部分是亮点,可以看看。
推荐指数 ★★★★ 难度 ★★★

|《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 姚光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偏结构,比高无结温和一些,和结基有些内容比较像,配合物和Cluster讲的比较好。可以两本书一起读读。
推荐指数 ★★★★ 难度 ★★★★

|《高等无机结构化学》麦松威 周公度 李伟基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版
讲的非常偏结构,算是无机结构化学中的boss级教材了。分子的对称性、晶体对称性部分看自己看得懂的,晶体实例介绍以及元素化学的结构化学部分还是值得一看的。如果准备考国决的同学可以看看,不准备的同学可以不看!
推荐指数 ★★★★ 难度指数 ★★★★★

【分析、物化】
国决考点,不考国决请跳过。
|《分析化学》第6版+习题解析武汉大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大分析是分析化学的经典教材,将普化原理中讲分析的部分全面的升级,是典型的适合相关知识进阶的教材,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误差讲的比较好。
推荐指数 ★★★★✰ 难度 ★★★★


|《物理化学》 第五版+习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很经典的物化教材。同样的,也是普化原理中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部分的升级。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否则很多地方看不懂,虽然这样本书还是有相当多的内容其实是不太需要高中生(哪怕是目标国集以上的的顶尖高中生)学习和掌握的,需要鉴别一下。
物理化学是国决和国际比赛的重难点,要认真对待。
推荐指数 ★★★★ 难度指数 ★★★★★

【有机化学】
|《中级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吕萍、王彦广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虽然叫中级有机化学,但其实是按反应类型分类讲解的基础有机化学内容。有机化学学习的常规有效途径是:一轮学习按官能团分类(巨本就是按官能团分类的),二轮学习按反应类型分类。这本书难度适中,与巨本内容能够较好的衔接,适合学完巨本的同学进行学习。
推荐指数 ★★★★★ 难度 ★★★✰

|《ORGANIC》(俗称:Clayden)Jonathan Clayden 等著
比较深入,但不晦涩,但又比较清楚。英语没问题,阅读不吃力的话非常推荐看,是一本很好的有机化学进阶教材。
推荐指数 ★★★★★ 难度 ★★★★

|《中级有机化学》裴坚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风格和裴sir曾经翻译过的有机合成进阶非常像,是北大有机化学专业的进阶课程,比较难,主要是开阔视野和加深对反应的理解。
虽然说是一坨全合成路线,但主要是在讲反应和机理,并没有涉及到太多合成策略的问题。跟巨本上的基础有机内容有一定的断层,学完巨本直接看这本书的话,会很不适应。可以在学了其它的有机进阶书籍或者课程以后,再来看这本书。
推荐指数 ★★★★✰ 难度★★★★✰

|《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俗称:art)
R. B. Grossman 编著科学出版社 原著第2版
它的英文原版在美国常作为有机反应机理类课程的教材,这本书适合在学完基础有机化学之后再使用,可以很好的从机理的角度,对基础有机化学庞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但它并不是有机入门教材。所以时间精力不足的同学无需读此书,还是应优先学习《基础有机化学》,然后在第二轮深入学习阶段再用此书梳理知识点。
推荐指数 ★★★★ 难度指数 ★★★★

|《有机合成——切断法》原书第二版Stuart Warren Paul Wyatt 编著科学出版社
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全合成时切断策略,对有机合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为拓展教材阅读。
推荐指数 ★★★ 难度 ★★★★

第四部分 工具书
|《有机合成中命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屈尔蒂 曹科 编著科学出版社
最经典的人名反应书籍,比Jie Jack Li的稍好。印刷质量很好,讲解、实例都非常细致,排版也很棒。问题之一在于部分机理比较奇怪,并不能帮助提升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另外单纯的去阅读会比较枯燥,建议作为工具书查阅使用。
推荐指数 ★★★★★ 难度 ★★★★★

|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N.N.格林伍德, A.厄恩肖(A.Earnshaw) 著,王曾隽等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俗称:绿木、绿木头、GW等)
经典的Greenwood,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元素化学知识,还有一些猎奇的结构。可以作为工具书阅读,但不推荐强背,因为太花时间了……
推荐指数 ★★★★ 难度 ★★★★

|《无机化学丛书》无机化学丛书编写组科学出版社
分各个元素介绍,一套10本的无机元素化学书,比GW更细一点,非常不推荐去阅读,拿来作为查反应的工具书足够。
推荐指数 ★★★ 难度 ★★★★★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Eric V.Anslyn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有机化学方向的研究生工具书,可能会用到,但实际对化竞没太大价值。
推荐指数 ★★ 难度 ★★★★★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 第5版裴坚、卞江、柳晗宇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基本上每年都会更新,第5版收录了2011—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决赛16套试题的解析。备考国初第一轮学习时刷初赛试题即可。
很珍贵、很重要、反复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书最后的附录把中国化学会官网上的2008版竞赛大纲整理了一遍,使得各考点更加的一目了然。

小结
化竞零基础的萌新请专注于第一轮书单,在看更难的书之前,要先确认基础教材是否已经学透学扎实,否则非常容易本末倒置、根基不稳。
基础知识摇摇欲坠,却纯粹为了猎奇、炫耀和追求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感去强行刷很难的书,是学竞赛途中很错误和危险的行为。